大概是去年冬天了吧(有人說是高中的時候)?不曉得在哪兒注意到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一個位在新竹縣深山深山再深山的地方。說起來這一趟旅程真的是一波三折,從原本三月初要去的,因為忽然的週末豪大雨,讓我們不得不把行程改為溪頭之旅,當然,只要是一夥人一同出遊,回憶與感覺就會是滿滿的韻味無窮的。現在回頭想想,那條通往司馬庫斯最後16K的產業道路,若是在豪大雨中前行,想必真有可能見到上帝。
內灣→宇老→秀巒檢查哨。延著竹60縣道上山下山,每當行經至高點,便會想到日文的「峠」(TOUGE)一字。意思從其字型一看便知,山的上下之點、頂端、頂點。在宇老這個地方,有著絕佳的觀景臺,往下一望,是綿延不絕的山脈,司馬庫斯你究竟身在何處呢?
路,難走了。從竹60的39公里處彎進一九九五年才開通,往司馬庫斯唯一一條的產業道路後,才終於明白前往上帝的部落是多麼地不容易,前方,是長達16K的天堂路。
過了司馬庫斯大橋後,碎石路加上斷崖絕壁,開車的人緊繃神經,一個彎道過去,遇到對向來車,也只能願神祝福。
去程,充滿未知與挑戰,巴不得手作公里數牌子趕快再出現趕快再出現。喔~9K了9K了!只有到安抵部落的大門,懸在雪山山脈上的一顆心,才能夠在開門下車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獲得釋放。
原本的晴空萬里,在午后三點多抵達後有了變化。雲,一團團地從部落上方快速通過,記得是有鋒面,說星期天開始全台有雨!山上的天氣變化很大,入夜,少了外套的兩人(也是當初要別人帶外套的兩個傻子)只好一個跟女仔借外套耍娘泡,一個當真男人邊打噴嚏。
幾乎所有的房舍都是木造建築,那樣的道路,想必在建設當初,頂多也只能以貨車載物資上山吧!下午,固定會有三到四場的部落導覽,透過部落青年,花四五十分鐘了解司馬庫斯大概的歷史與狀況,感覺是到此必參加的行程。偶然間,好像聽到「你們這裡是怎樣怎樣」、「你們原住民好像怎樣怎樣」,云云。讓我想到,「你們花蓮怎樣怎樣」、「花蓮應該怎樣怎樣」、云云。很不喜歡這樣說,怎樣看,一種優劣感就是在那邊。是「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差別,是「都市人」和「鄉下人」的不同,也是「平地人」跟「山地人」之間的差異。那種「差」,很難消弭,亦很難隱藏。所以我常覺得,觀光,就像一種入侵,如果尺度拿捏不佳的話。
「拍攝就是佔有被拍攝的東西,它意味著把你自己置於世界的某種關係中,這是一種讓人覺得像知識,也像權力的關係。」<SUSAN SONTAG、論攝影>
有意無意,發現自己拍過許多所謂權力關係的相片,ONE SHOT,如同發出一槍一樣,就像把獵物佔為己有。或許蘇珊這樣說有點過於極端,但還是很值得深思。擁有相機的人,有可能是一輩子都不會被別人當作攝影題材的人(我指得是如同「外地人」與「本地人」,一種觀光上的權力差距)。而我,就是其中一員。
話說回來,雖然家家戶戶各有自己的門牌,但聽聞郵差無法直抵如此深山之中,所以部落的人每隔幾天才能靠下山的居民取得郵件。原本,想要大家抽籤,看抽到誰就寄一張從司馬庫斯寄出的信給誰,真可惜這麼有fu的遊戲竟然無法進行,殘念。
夜晚,在部落的教會有一場長老說故事以及教會青年團唱聖歌的聚會,到司馬庫斯的遊客皆可以自由入場。只記得男仔們在教會旁塵土飛揚的球場上尬籃球,大概是海拔比較高的關係(藉口),打沒一場我就快中風了。索性替補球員源源不絕,才能看到老朋友們的好身手重現。某人的挺腰擦板、某人的底線抽射、某人的穿針引線。
ーーーSMANGUSーーー
隔天凌晨穿過耳塞驚醒我的雷聲,似乎正預告著來回五小時的神木之旅即將告吹。果然,大雨持續到天亮,看著幾個穿著小黃雨衣的人消失在往神木的道路之上,真佩服他們敢頂著震耳欲聾的雷聲勇往直前。索性大伙兒吃過早餐便在山邊拍照囉!早晨的傾盆大雨,是我覺得這次最大的損失啊!
僅以此夫妻樹代表未完成的神木之旅。
前次,大雨滂沱的溪頭之旅,這次,我們一起走到SMANGUS,期間,有人上班,有人當兵,有人繼續升學。話雖如此,團員們仍努力擠出時間與金錢,參與這兩次的旅程。總覺得,每個點和每個點之間有著一條線,將彼此串連在一起,然而,彼此之間那條線的值卻因人而異,有的是五八高粱,有的是格蘭利威,有的是傑卡斯。純度高低絕不影響彼此的風味,而純度雖然不一樣,但每種酒卻有屬於每種酒的香氣與味道,都是特別又獨一無二的。
- Oct 02 Fri 2009 10:55
一起走到 SMANGUS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