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繼續

將沖繩的風情 呈現 出來






這是一張白天在國際通上往牧志方向照的照片

八月五號 一年一度的エイサー祭典 在今天達到最高潮

號稱一万人一起在國際通上 一起參與エイサー的活動

エイサー eisa 是一種沖繩當地在お盆(盂蘭盆節)時會跳的民俗舞蹈

本來是各個區域自己跳的開心就好的舞

久之 演變成一種大家集合在一起 帶有觀光性質的團體活動

各地有屬於自己的エイサー會 學校也有エイサー社

有人將之比擬為台灣的八家將 但在我看來 這エイサー的年齡層更廣 更無國界

有小孩 有婦人 更有老外 大伙兒一起為一個活動快樂地手舞足蹈 充滿熱情






因為這エイサー祭 有緣拜見李文茹在沖繩的朋友 大城さん

他從事藝術研究 對エイサー的事物相當了解 還會打太股

目前還在沖繩縣立藝術大學攻讀博士

在李文茹強烈推薦下 我們一行人被他帶去一家名為"鳩間島" 的民謠酒場 みんようさかば minyousakaba

鳩間島 はとまじま hatomajima

是飄浮在沖繩西南方四百多公里 和東台灣關係深刻的八重山群島中的一座小島

這間酒場的老闆 便是此地出生之人 來到沖繩國際通的星巴克對面 開了這間以家鄉為名且令我們留下難忘回憶的小酒吧

它在商店街一間不起眼小店的二樓 那條街我至少走過五回 卻不曾發現有個這麼特別的地方

民謠live show 八點多開始

晚餐便在充滿沖繩風味的餐點 和一杯杯生啤酒與泡盛中度過





席間 大伙天南地北的聊著 酒酣耳熱之際 老闆拿著三線上台囉!

一旁還跟著一位敲太鼓的達人

島唄式唱腔加上三線與太鼓 真夠沖繩

每一首都很好聽 但全然不知歌名是啥 想必都是當地歌曲

薛兄和大城さん 一搭一唱 讓整間店的氣氛HIGH到不行

受這種氛圍影響的我 豈能輸給他們呢

之後整間店的人 不分國籍 不分年齡 不分男女 整個就是HIGH

將近一小時的演唱 在大伙的ENCORE聲中 劃下句點

ちどりあし!





把鏡頭拉到吃的上面吧




來沖繩一定不會沒吃到沖縄そば soba

因為那就像去札幌沒吃味增拉麵 去博多沒吃豚骨拉麵一樣

寫著沖縄そば一碗幾元錢的招牌也隨處可見 也不用做那種抵死不吃的無聊行為

在旅行中拍拍自己吃的東西是一種樂趣 也是一種記錄 (有時一天吃太多 怕自己忘記早上吃過什麼)

但這張照片還多個功用 那便是紀念

因為它太~~好~~吃了~ (不比吃到撒尿牛丸般的誇張好吃!)

那手工麵條的Q勁 雖比不上讃岐うどん般美妙的彈牙咬勁

但加上擁有二十一年來第一次讓我體會"入口即化"箇中奧妙的滷豬肉

咬下的那一瞬間 我也能了解 為什麼中華一番裡 會用"將將 將將的畫面形容東西的好吃"

朋友們知道我吃到好吃的東西 會像哪個美食節目主持人吃到時一樣 "嗯~~~~~ 嗯~~~~"的叫

這回 我只差沒叫到老闆娘出來而已

這豈是一個好吃能形容呢! 我用舌尖徹底體會那滋味 再 捨不得地 將它吞下

到此

那是一間在逛完琉球王朝時代即建成 但經沖繩戰完全被炸毀

直到九零年代復元重建 且進入聯合國世界遺產讓我相當不爽的首里城之後

在薛兄以 ”你們不吃我就自己去吃” 的威脅下

帶著有點不安的情緒 進去的一家隱藏於住宅區 店名叫"首里そば”的家庭料理店

吃完才知道 我們吃的 是從早上十一點開業 賣完就沒有的手打麵

套個ケロロ主持日本美食節目會講的話

此乃 夢幻逸品 是也!






說到吃 來說一下沖繩的食文化

進入他們的傳統市場(第一牧志公設市場) 會有種自己不會是還在台灣吧?的感覺









有豬頭 豬腳 還有大腸

這些都是在日本其他市場看不到的 也是沖繩的特色

但看在我這在市場邊長大的孩子眼裡 則有一種說不出的家鄉味

問了問老闆可不可以照 他倒是挺歡迎的 想必每天都有覺得驚奇的旅人向他提出要求吧

不過 我想台灣人的出發點可能會和日本人不一樣 就是了

他們會將豬頭皮切絲拿去炸 還會做成涼伴菜 豬腳則多以清蒸為主 但卻帶有叉燒麵面裡 叉燒的風味

但大腸料理我就沒吃到了



自古以來 琉球便和當時的日本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

就連朝貢也是兩國一起朝 誰也不得罪

到了近代馬關條約之後 台灣被割給日本 此時的沖繩 早一步被日本併掉

所以有為數不少的沖繩人離鄉 以日本人的身份來到台灣 賺錢討生活

在國民政府尚未將在台日本人遣返時 台灣各地都有沖繩人的聚集地 基隆和平島 花蓮美崙 等等等

而相對地 台灣也有不少人在戰後 跑到沖繩闖天下

或許多了這層關係 所以台灣跟沖繩的食文化有著類似之風



既然講到他們和台灣的食文化很像

就不得不提這個了



ルーローファン 便是魯肉飯的日文拼音 台湾風丼ぶり 

真是太有趣了 我是沒進去這家店用餐 但想必這家店應該跟台灣有不少關係

看了他們的料理樣品 似乎跟我們傳統的魯肉飯不一樣 肉比較大塊 看起來有勾一點芡

感覺還甜甜的 不知道是不是變成日本口味了 一碗390日元 對他們來說 就像20元魯肉飯對我們來說一樣

很便宜!








這快可立 攻進日本市場了

記得它曾在花蓮流行過 (不知有外地有沒有) 轉眼間 薡茶 清心佔去大半江山

快可立 也在不知不覺中 離開花蓮了

只是 沒想到 竟被我在沖繩國際通的一角 再度發現!

店員採主動出擊式 凡有過路人必大聲招覽 並廣發傳單

隨手拿了一張 幾乎以外來語寫成 底價從三百日元賣起 若以物價算 可以和魯肉飯的價格相呼應

走在國際通上 可以看到不少人手拿快可立杯

再看它的分店介紹 哇 福岡也有了

珍珠奶茶在日本可是很受歡迎的 若有日本朋友來台灣 別忘記帶他們喝喝正宗的台灣珍珠奶茶

別在不知不覺中 讓珍奶的光環給日本人搶去了 因為誰知道哪天 會不會如屈原是韓國人一樣般


(我肯定想太多)





再來說說苦瓜料理 ゴーや gouya

這也是去沖繩一定得嘗嘗的料理

不知道為什麼 他們吃苦瓜吃得相當多 不過他們的苦瓜 並非我們這裡的苦瓜

而是山苦瓜 是綠色的那款 (聽說更苦)

從小到大 就跟大多數的孩子一樣 (硬要拖很多人下水) 我也不敢吃苦瓜

苦瓜雞湯 我就吃雞肉 苦瓜炒鹹蛋 我就吃鹹蛋

但不知為什麼 到了沖繩 我竟接受得了ゴーやチャンプール

它是一種苦瓜炒豆腐的料理 普普通通 但沖繩到處都有 就跟沖縄そば一樣 不可能不吃到

說也奇怪 我吃得津津有味 或許是先燙過 苦味淡掉了 所以我敢吃吧

還是說 像蔣勳說的一樣 有些食物 在人生經過歷煉後 會變得喜歡上那種味道

有些景色 是要在人生經歷過高低起伏後 才會有所感觸的



為何我變得敢吃苦瓜料理了?

(大概是餓了吧!)








苦瓜在沖繩被愛戴之程度

就如這張在國際通路邊的椅子一樣

它也成了沖繩的象徵 當在名產店裡看到苦瓜小吊飾後 便能明了這苦苦的東西在他們心中之地位

沖繩有家叫"Jef"的漢堡連鎖店

有一種特別口味的漢堡堡 (聽說對岸的朋友們叫漢堡堡)








不要懷疑 它叫ゴーやバーガー 苦瓜漢堡

看它的蛋煎得那麼厚 便知道它有多好吃 而且那綠綠的苦瓜

不曉得為什麼 它那淡淡的苦味竟讓我無法招架 (是好吃到無法招架喔!)

和肉排放在一起的新感覺 是未曾嘗試過的味道

就是特別! 一個也是三百多日元的樣子 是沖繩不可不嘗的新奇漢堡堡





(待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papa 的頭像
ALipapa

ALipapa

ALipa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